运动人体科学
[专业代码:040302]专业介绍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过两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两年以上学习或工作且进修完相应本科段主干课8门课程(能提交有进修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成绩单)的人员,按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注:目前国家本科毕业证书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三类。
就业前程
就业方向主要为教学单位、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和健身俱乐部、体育器材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指导运动训练、保健康复和全民健身、器械推广等工作。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为教学单位、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和健身俱乐部、体育器材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指导运动训练、保健康复和全民健身、器械推广等工作。
- 全部
- 北京 3
- 湖南 1
- 广东 3
- 重庆 1
- 天津 1
- 河北 1
- 山西 1
- 内蒙古 1
- 吉林 3
- 浙江 3
- 辽宁 3
- 黑龙江 2
- 上海 3
- 江苏 2
- 安徽 1
- 四川 3
- 福建 1
- 山东 1
- 河南 2
- 湖北 3
- 贵州 1
- 云南 1
- 陕西 2
- 甘肃 1
- 新疆 1
推荐院校 | 所属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北京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西南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首都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天津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河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山西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吉林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浙江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辽宁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沈阳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沈阳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吉林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哈尔滨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上海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南京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淮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四川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山东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河南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湖北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武汉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广州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西华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贵州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云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西藏民族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西安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新疆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广州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扬州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宁波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郑州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运动人体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