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降至388万,较2024年减少50万人,连续两年大幅下降。随着2026年考研报名进入关键期,“人数是否会继续下跌”成为考生最关注的问题。结合官方数据与市场趋势来看,降温态势大概率延续,但竞争格局暗藏变化。
重要提示:请立即使用“免费预约短信提醒”,选择自己所在考区进行预约,后续可获取准考证打印、初试时间等重要时间通知。尚未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立即免费领取报名操作流程附图详解版文档,进入>>报名入口,按规定完成报名缴费,逾期不补!
一、三大信号预示:2026年人数或再降
1. 报考点数量持续缩减:考研大省报考点规模连续两年收缩,北京从63处减至58处,四川从71处减至67处。报考点容量直接关联考生规模上限,这一变化已在2024-2025年考研中得到验证,成为人数下降的重要前兆。
2. 赛道转移效应凸显:考研与国考报名呈现“此消彼长”态势,2025年考研减少50万人,国考报名同步增长近40万,两者总规模稳定在730万左右。2026年就业压力仍存,考公热度或持续攀升,进一步分流考研人群。
3. 读研性价比争议升温:专硕学费大幅上涨,上海交大部分专硕学费达16万元,且多所高校不再提供专硕宿舍,北上广租房成本每年增加2-5万元。同时,2024年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44.4%)首次低于本科生(45.4%),让考生重新权衡投入产出比。
据测算,结合2026年高校毕业生增长趋势与考研报名占比变化,报名人数或降至378万左右,甚至可能跌破368万。
二、人数下跌≠竞争变易,这些坑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报名人数下降并未缓解考研难度,核心原因在于“无效考生”减少,有效竞争反而加剧:
· 考生结构优化:往届生占比首次突破55%,热门专业“三战考生”超70%,备考针对性更强。2024年实际参考人数并未下降,缺考率攀升导致“报名降但考场不减员”。
· 名校竞争白热化:985高校热门专业报录比仍超12:1,计算机等学科甚至出现“400分无缘复试”的情况,部分院校复试线涨幅超20分。
· 招生政策调整:多所双一流高校缩减学硕统招名额,部分文科专业停招,推免比例提升进一步压缩统考机会。
三、考生该如何应对?
1. 理性评估规划:若以就业为目标,可结合行业需求选择:需学历门槛的科研、教育行业,考研仍是优选;注重实践经验的领域,可考虑先就业积累资历。
2. 紧盯招生动态:关注目标院校扩招信息,2026年985、211高校计划分别扩招1.5万、3.3万,新增硕士点院校录取机会更大。
3. 规避盲目跟风:避免因“逃避就业”选择考研,需结合经济条件与职业规划决策。若选择备考,应摒弃“一战试手”心态,提高备考效率。
总体而言,2026年考研报名人数大概率延续下降趋势,但“量减质升”的竞争态势下,备考难度未必降低。考生需聚焦自身需求,精准把握政策与院校动态,才是突围关键。
热点链接:
2026年考研报名公告、报考点全国汇总
2026年考研报名收费标准全国汇总
2026年考研网上确认时间、入口、材料全国信息汇总
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通知全国院校汇总
2026年考研大纲(统考及自命题PDF)
以上就是“2026考研报名人数还会继续跌吗?数据+趋势深度解析”及其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更新后的研究生考试信息,小编会及时整理发布!另外,小编还为大家准备了考研精华备考资料,点击下方"免费下载”即可领取!